中巴的愛恨交纏:巴基斯坦新總理訪華求財

圖像來源,AFP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
巴基斯坦新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周五應邀訪問中國4天,是他7月上任以來第二個外訪國家。
巴基斯坦政府目前身陷債務危機,外匯儲備由今年初起已下跌42%,大約只剩下78億美元,正求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伊姆蘭‧汗早前出訪沙特阿拉伯,成功爭取60億美元援助,但仍難以解決燃眉之急,中國可能成為另外一個為巴基斯坦解決危機的資金來源。
巴基斯坦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涉及的重點國家,兩國之間最重要的項目是「中巴經濟走廊」,巴基斯坦希望透過經濟合作提振經濟,中國則希望透過巴基斯坦,增加地緣影響力。
但新總理上場後,多名政府官員曾表示正重新審視「一帶一路」相關項目合約,有聲音質疑相關項目價格過高,過份偏袒中國,加重巴基斯坦債務負擔。美國媒體《福布斯》發表的評論文章形容,中國正向巴基斯坦施以與斯里蘭卡同樣的舉措,把巴國變成「半殖民地」。
圖像來源,Reuters
身陷財務危機
「中巴經濟走廊」被視為「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組成部分,具體項目包括修建公路、鐵路及石油管道等等,原本估計整個項目涉及600億美元的投資。
伊姆蘭‧汗周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伊姆蘭‧汗表示,國家正面臨非常艱巨的經濟危機,此行是要向中國學習。他表示,「一帶一路」戰略及「中巴經濟走廊」,可以轉化成區域共享繁榮的雙贏局面。
中國承諾不會讓巴基斯坦失望,會支持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習近平表示,重視兩國關係,願意一同合作,強化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但目前兩國尚未公布有具體援助金額。
伊姆蘭‧汗今年競選時多次表達對中國的欣賞,他表明,希望讓巴基斯坦經歷,像中國那樣讓數億人口脫貧的巨變,希望學習中國經濟模式。
然而,他上任不久後,其任命的官員曾表示,正重新審視「中巴經濟走廊」相關合約,質疑相關協議太貴,或過份偏袒中國。
伊姆蘭‧汗的商務、紡織、工業及投資顧問達烏德(Abdul Razak Dawood),9月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時表示,前任政府與中國在「中巴經濟走廊」談判工作做得不好,放棄了太多東西,中國企業有太多稅務優惠,令巴國企業受到不平等待遇。
「我認為我們應該把所有事情暫停一年,直到我們可以再次合作,」他對《金融時報》說。報道發表後,這名官員發表聲音,重申巴基斯坦對「中巴經濟走廊」的承諾不變,質疑報道「斷章取義」。
而巴基斯坦執政黨黨員扎曼(Khurrum Sher Zaman)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巴國無意在「中巴經濟走廊」上調轉方向,雖然會研究和審核作出預算調整,但不意味政府有意取消項目。
圖像來源,AFP
中國資金支持下,巴基斯坦發展國內基建。
據路透社報道,巴基斯坦希望把重點放在專注在社會發展的項目上,而不單純是基礎建設。
2017年,巴基斯坦已拒絶了140億美元中國資金投資建設水壩的項目。而在近期,巴基斯坦亦把巴國最大型的「一帶一路」鐵路項目削減20億美元規模,鐵路部官員指政府擔心項目影響國家債務水平。
中國官媒新華社11月1日發佈總理伊姆蘭‧汗訪華前的專訪,伊姆蘭‧汗讚揚「中巴經濟走廊」是「兩國傳統友誼的延伸發展」,「為巴基斯坦吸引投資、實現發展、擺脫經濟發展困境」,巴方希望,可以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加大對巴國的投資,讓巴方獲得更多資本和先進技術,促進巴國工業發展、提振出口。
中國債務
外界憂慮,由於巴基斯坦依賴中國資金,因此在巴國欲求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時,遭美國潑冷水。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當時說,不希望要花錢去援助一些國家去償還中國債務。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亦要求,巴基斯坦債務上要「絶對透明」,包括公開巴國對中國方面的負債,來決定是否提供援助。
如果巴基斯坦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勢必需要削減財政支出,一名不具名的巴基斯坦官員對路透社說,事實上對中國項目是有保留,但沒有其他國家願意投資巴基斯坦,與中國加強合作是別無選擇。
中國反駁這一說法,認為中巴兩國合作「建設成果實實在在」,沒有加重巴國的債務負擔。9月時,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姚敬對路透社表示,北京對新政府就項目作出改動持開放態度,並表示合作是經雙方討論,會跟隨巴基斯坦的計劃。
《華爾街日報》引用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的數據稱,截至2017年底巴基斯坦政府借貸總額達到669億美元,其中10%左右來自中國政府。此外中國商業金融機構還向巴基斯坦提供了約120億美元的貸款。
中國外長王毅今年9月表示,「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的22個合作項目,總投資為190億美元,18個項目由中方直接投資或提供援助,只有4個項目是使用中方的「優惠貸款」,而這些項目亦為巴國帶來可觀經濟回報,帶動巴國每年經濟增長1至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