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正確認識超級傳播者的重要性
- 詹姆斯·加拉格爾(James Gallagher)
- BBC健康與科學事務記者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超級傳播者,即一人傳染多名人員染病的患者,是幾乎每次傳染病暴發中都會出現的特徵。
雖然成為超級傳播者並不是他們的錯,但他們對病毒傳播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這次以中國武漢為中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已經有多起超級傳播者的案例出現。比如一名曾前往新加坡的英國男性與4例英國確診病例、5例法國確診病例有關,還有1例馬略卡的病例可能與他也有關係。
什麼是超級傳播者?
這個術語的涵義比較模糊,並沒有嚴格的科學定義。
但通常來說,如果一個病人傳染他人的病例數比一般情況高出許多,那這個人就會被稱為超級傳播者。
平均來看,每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會傳染兩到三個人。
但這僅僅是一個平均數。可能有的患者不會傳染任何人,而有的患者會傳染更多人。
超級傳播事件規模會有多大?
通常是大規模。而且這種事件通常對疫情有重大影響。
在2015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疫情中,曾出現過一家醫院的一個病人傳染82人的情況發生。引發中東呼吸綜合徵的冠狀病毒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有相關性。
而曾在西非爆發的埃博拉(Ebola)疫情中,61%的確診病例是被來自3%的確診患者傳染的。
「僅僅是2014年6月的一場葬禮就曾經導致超過100個新傳播鏈的出現,」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德莫特(Nathalie MacDermott)博士表示。
圖像來源,EPA
大多數埃博拉病例來自少數患者(圖為醫護工作者在公墓參加埃博拉死亡率患者的葬禮)
為什麼有些人會傳染更多人?
有些人只是因為工作或住所原因會跟更多人接觸。這意味著無論他們自己是否有症狀,他們都可以將這種疾病傳播到更多地方。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艾德蒙斯(John Edmunds)博士稱,兒童很有可能會這樣做,因此關閉學校可能是一個有效舉措。
愛丁堡大學教授沃爾豪斯(Mark Woolhouse)指出,曾經一段時間內艾滋病毒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性工作者傳播擴散的。
其他的情況則被稱作「超級流出者」(super-shedders),這些人體內會釋放超出常量的大量病毒(或病菌),所有與他們接觸的人都更容易被傳染。
「非典」(Sars,沙士)疫情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多家醫院曾成為超級傳播的中心,因為通常病情最嚴重的病人傳染能力也會最強,而他們會接觸許多醫護工作者。
他們會如何改變疫情?
艾德蒙斯博士告訴BBC,在任何疫情初始階段,也就是病毒試圖「站穩腳跟」的時候,超級傳播者都會起到重要影響。
包括這次的新冠病毒在內,許多新的傳染病都被懷疑或認定來自動物。
在病毒禁入第一個病人體內之後,這種疾病可能會消退一段時間,直到引起大規模爆發。但如果病毒可以迅速找到進入超級傳播者體內的途徑,那疫情爆發速度會大大加快。同樣的規律也適用於同一種病毒在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傳播。
德莫特博士表示,如果在近距離內有多位超級傳播者出現,那一地區的疫情將會較難控制。
愛爾蘭廚師瑪麗·馬倫(Mary Mallon,1869-1938)是歷史上著名的"傷寒瑪麗"(Typhoid Mary)。她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傳播了傷寒症狀,最終被流放並強制隔離數十年。
如果出現超級傳播者,還可以怎樣阻止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疫情中出現超級傳播者並不令人意外,也不會因此對疾病的防治方式產生重大調整。
目前,我們的方法完全依賴於確定具體病例,並盡快尋找與他們有過接觸的所有人士。
沃爾豪斯教授稱,這使得超級傳播者的角色更加重要,「你不能承擔犯太多錯的風險,你也承擔不起漏掉超級傳播者的風險。」
疫情是超級傳播者的錯嗎?
歷史上看,大規模傳染病暴發時,超級傳播者通常會被妖魔化。
愛爾蘭廚師瑪麗·馬倫(Mary Mallon,1869-1938)是歷史上著名的「傷寒瑪麗」(Typhoid Mary)。她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傳播了傷寒症狀,最終被流放並強制隔離數十年。
但實際上這並不是這些患者的錯。
德莫特博士表示,我們需要在相關用語上多加注意。
「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這種傳染是在他們本身沒有錯誤行為的時候進行的。」
「他們可能很害怕,也需要愛和關注,」德莫特博士稱。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月11日通報,截至2月10日24時,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累計確診病例42638例,現有確診病例37626例,累計死亡病例1016例,現有疑似病例21675例,出院病歷3996例。
2月9日,由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團隊在醫學類預印本網站medRxiv投稿論文,他們對1099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牀特徵進行回顧性研究,稱新冠肺炎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中位數為3.0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24天潛伏期只在極少病例上出現,不會因為這種情況調整目前14天的自我隔離時間,因為「社會成本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