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松建设与二战华工达成和解

被擄中國工人和家屬一直在爭取賠償(資料圖片)
圖像加註文字,

被擄中國工人和家屬一直在爭取賠償(新華社資料圖片)

日本西松建設公司周五(23日)與二戰時被強擄至日本的中國勞工正式達成和解,倖存者對此表示欣慰。

共同社報道說,作為唯一依然在世的原告邵義誠(84歲)對西松推動和解的姿態表示肯定。

邵義誠表示,自己的要求得到接受,特別是對方做出道歉讓他感到很欣慰。

另一方面,為紀念另一起強擄中國勞工的「花岡事件」,日本當地居民等籌資建設的花岡事件紀念館紀念館日前竣工。

罕見例子

西松此前提出設立2.5億日元(約合1886萬元人民幣)的受害者救濟信托基金等條件,欲與中國勞工和解。

該基金的補償對象除了本案的5名原告外,還包括當時參加廣島縣水力發電站建設的360名中國勞工。

BBC中文網駐日本特約記者童倩指出,中國人在日本控告二戰受害、要求賠償的法律訴訟多數被判敗訴。

如今被告日本企業主動提出進行金錢補償的例子比較罕見。

加上西松建設曾被傳與民主黨現任幹事長小澤一郎涉嫌非法政治捐款有關,更引起日本傳媒、輿論的關注和議論。

中國人敗訴

1944年,西松建設的前身——西松組把360名中國人從山東省強行拉到日本廣島修電站,惡劣的生活和勞動環境,導致其中29人死亡。

1993年,倖存的受害者之一呂學文到日本要求西松道歉和賠償,遭到拒絕。19998年呂學文等五名倖存者和遺屬正式向廣島地方裁判所控告西松。

直至2007年終審,日本法庭承認西松的責任,但以起訴期已過的理由,判決中國人原告敗訴。

不過西松建設的律師高野康彥解釋說,2007年最高裁判所法官雖判中國人敗訴,但表示期待包括企業在內的有關方面朝救濟受害者的方向努力。

刷新形像

另一方面,積極參與海外大型工程的西松建設2005年在新加坡被控地鐵工程設計和施工失誤、2008年在日本被控挪用海外資金和違反《外匯法》及《外貿法》、今年又涉嫌與多名政客從事權錢交易的醜聞。

高野星期五承認,因法官勸告和為刷新企業形像,今年4月起西松建設開始探討超越五人的控訴,向360名在廣島受害的中國人道歉和救濟的方式。

高野還透露,西松建設今後還有意用同樣方式解決另外180名二戰期間強制中國人到日本新潟縣做苦工的案件。

中國人期待

因呂學文2003年去世,作為曾控告西松建設的五名中國人之一的邵義誠星期五在東京的記者會上說,西松建設的積極態度與沒有勇氣正視歷史責任的日本政府或企業構成鮮明對照。

他說,西松建設的勇氣值得稱讚。希望通過這一自動和解案,推動其它中國人在日訴訟的同類案得到全面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