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印象之四:雅典的中国文化一瞥

  • 立行
  • BBC中文網記者
希臘藝術家馬克里思56年訪華作品展
圖像加註文字,

馬克里思的作品描繪了她1956年對中國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見聞

中國遠洋公司在希臘庇雷埃夫斯港大舉投資,讓普通的希臘百姓開始了解中國對希臘的影響力。但和在倫敦、巴黎、柏林等地不同的是,雅典市中心遊客眾多的地區似乎很難看到中國文化的影響,那裏我沒有看到一家中國餐館。

近年來興起的雅典中國城就像到希臘的中國移民一樣,低調地處於難以見到遊客、卻有眾多第三世界移民的老城區的一個角落裏,還沒有在那裏沿街的中國商店高調。

一位在雅典居住了幾十年的朋友對我說,他從來不知道雅典還有個中國城。那麼,對中國的印象來自什麼地方呢?

媒體,他舉例說,媒體上報道北京奧運會,媒體上報道深圳富士康,媒體上報道中遠公司,等等。

我想,他把富士康和中遠這兩個公司說到一起有點風牛馬不相及。但要讓他搞清富士康和中遠的區別,一家是台灣私營企業,一家是中國大陸的國企大公司,也許就像讓我一下子分清老雅典人和在雅典的阿爾巴尼亞移民一樣。

但他不了解中國歷史,也不懂中國文化,很難一下子說清。

中國在希臘的影響力日增之際,雖然聽說孔子學院也來到希臘的大學裏,但普通希臘人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有多少,我不敢隨便下結論。可以肯定的是,就像人們對希臘的了解一樣,不是光靠一個奧運會就能回答絕大多數問題的。

希臘不愧是西方藝術起源地。我的希臘朋友很快想起一個希臘人介紹中國文化的例子。

他說:他所住的街區的最好的朋友的女婿的朋友的親戚的媽媽(從這點上看,希臘和中國文化似乎有個相似之處是:親朋關係比較近,注重人情)馬克里思是希臘著名藝術家。

1924年出生的馬克里思不是馬克思,也不是共產黨,但問題是她老公既是著名藝術家,也是共產黨員。當年希臘獨裁政府迫害共產黨,這對夫婦被迫流亡到當年的共產黨國家保加利亞,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藝術品。

1956年馬克里思到中國旅行,畫了不少素描和繪畫。希臘恢復民主後,她先生被尊為希臘政府藝術家,夫婦返鄉。現在雅典最著名的伯納基藝術館正在展出馬克里思介紹中國之行的作品。

我一大早就抽空前往,管中窺豹。馬克里思的作品包括木刻、蠟筆、素描等等,描繪了她1956年對中國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見聞,很有意思,她的這些作品畫冊也已經出版,但可惜,博物館裏不讓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