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和平奖考验中国的影响力

  • 烏維·施坦因
  • BBC中文網德國特約記者
中國在劉曉波妻子住所外駐守
圖像加註文字,

德國媒體關注中國對劉曉波同情者的打壓

德國媒體本周對中國持不同政見作家劉曉波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普遍做了詳細報道,並發表了多視角的廣泛評論。

大多數德國全國性報紙例如《法蘭克福總匯報》、《世界報》、《南德意志報》、《日報》都借助自己的駐華記者,從北京當局對本屆諾貝爾和平獎的攻擊乃至對劉曉波同情者的打壓角度,詳細報道了中國國內的氛圍。

「應有之義」

《法蘭克福環時報》為此發表的評論指出:「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為人權奔走呼號的劉曉波,真正恢復了這個獎項因為去年授予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備受杯葛的應有之義,那就是通過對人權活動家的褒獎,來促進和平的持久。」

《南德意志報》駐京記者在報道後配發評論,批評北京如此興師動眾地打壓國內外支持劉曉波獲獎的個人和國家。評論認為:「這背後不僅僅是中國現任統治者對於人權的蔑視,而且也充分反應出北京幾年以來在強權外交上的連續性。」

傾向保守的德國《世界報》則分析在周五劉曉波獲獎前不久,北京傳出設立「孔子和平獎」授予台灣前副總統連戰。該評論認為「此舉實在是愚蠢。1937年,德國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在德國作家奧茨辛斯基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也曾在其國內匆匆忙忙設立作為德國民族科學與藝術獎,借以抗衡世界上聲望最高的和平獎。」

「幫倒忙」

幾乎是作為唯一的例外,德國《商報》周五謹慎地以一家之言的形式,刊載了駐北京的德國作者佛朗科-希倫的看法稱: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劉曉波,是在幫倒忙。

他認為,挪威的這個世界著名的授獎機構原本應該考慮到將這個獎項首先授予一位中國當代政治家,比如現任總理溫家寶或已故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趙紫陽,以此來昭顯歐洲對中國的尊重。

漢學家失聲

引人注目的是:周五德國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報紙《法蘭克福總匯報》和《南德意志報》同時從不同角度發問:為什麼德國漢學家對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如此諱莫如深?

《法蘭克福總匯報》以同是德國觀察中國事務的學者魯道夫的文章,提出質疑:德國漢學家們是否因為北京在小小的德國已經設立了10所孔子學院,並重金補貼其教學與「科研」費用,所以出賣了自己作為獨立研究者的立場?

而《南德意志報》前任駐京記者斯特馬特則通過對多個德國漢學家的採訪,描寫了從自稱自己專事古代中國研究到自詡必須考慮到中國經濟上取得的進步,全面評價中國的德國漢學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