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披露日美真实关系奥秘

  • 童倩
  •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維基解密網站(資料圖片)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

維基解密近日接連披露美日外交電文。

以披露國際外交內部文件著名的「維基解密」(WikiLeaks)連日對日本傳媒披露的日美外交電文,周四(6月16日)開始受到日本傳媒和政黨的廣泛關注。

維基解密披露的日美外交電文顯示,二戰以來近70年日美這對二戰最大戰勝國和戰敗國的軍事同盟關係背後,存在的從屬關係邊緣上的外交擦邊磨蹭。

這次披露的電文先由《朝日新聞》周三起開始報道,並在周四持續著頭版頭條的位置。

共同社、《每日新聞》等傳媒周四紛紛追隨報道了相同或新的電文,日本共產黨的刊物《赤旗》周四也轉載了。

要求日本口岸資料

受到廣泛注目的電文之一是2008年至2009年期間,美國駐日大使館發給美國國務院的電文,說明美國基於2006年朝鮮連續試射導彈與核試驗的動作,急於獲得日本機場、港口的口岸資料。

電文要求日本提供23個機場和港口的詳細資料,以便朝鮮半島有事時,駐日美軍投入軍事行動時使用和營救在日本的美國公民等。電文沒說明具體的口岸名稱。

這項要求是2008年7月17日訪日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助理代理曼肯與日本防衛外務兩省高官會面時提出的。

日方當時以「長崎等是遭遇美國原子彈被害的歷史問題地區,在野黨力量強大,調查困難」和調查必須得到當地政府協助「如不能對當地說明調查目的實施起來會受到制約」等理由消極應對。

電文顯示,2008年內日方共報告了三個口岸完成調查的結果,2009年9月另一名訪日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助理代理塞多尼再次敦促日本調查,但此後日方是否繼續調查則沒有電文說明。

日美兩國1978年制定的《日美防衛協力指針》,1997年修訂時雖然存在朝鮮半島等日本周邊有事時,美軍主動、日本協助補給、修理等後方援助,但沒有公開具體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