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兩黨「朱習會」:台媒評論各有側重

  • 林楠森
  •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國共兩黨主席朱立倫與習近平

圖像來源,AP

圖像加註文字,

台灣各主要報紙都以社論對這場「朱習會」作出評論。

在國共兩黨主席朱立倫與習近平的會面,台灣各主要報紙都以社論對這場「朱習會」作出評論。

《蘋果日報》的蘋論說朱習兩人是以兩黨領導人的身分見面,是國共會談,理論上與台灣無關,僅與國共兩黨有關,此會表面上並無實質突破也無新意,「但習會閒到陪你玩一趟而一事無成嗎」?

這篇名為「朱習會的看點」的評論文章說重點是習或涉台單位主管私下和朱密談了什麼?約定了什麼?計劃了什麼?許諾了什麼?設限了什麼?這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蘋論提到的另一看點是馬英九是否要朱帶口信給習。文章說按邏輯推理馬不可能不托朱在見習時向習表達某些想法,至少也有問候之詞,文章並說習拒在APEC上見馬卻願見朱,可能是馬的高姿態讓習不悅;也可能馬在台大勢已去,已無見面的價值。

《蘋果日報》提到的另一看點是朱立倫絕口不提中華民國存在事實,是國民黨的重大退卻。並說其實從去年起,國民黨高層發表的談話已經不提各表,而只提一中了。

「中規中矩」

《中國時報》的社論則說朱習會是「中規中矩」。文章說行前藍營支持者對朱立倫首度以國民黨主席身分前往大陸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兩岸關係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

該社論說國共這次互動確已達成兩岸關係的鞏固與傳承及深化和發展兩大目標,雖然不足以改變當前兩岸關係的局限及台灣內部政治生態,但仍將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及兩黨互信深化。

該社論說朱立倫個性謹慎,在兩岸問題上不敢出奇招,中共面對2016台灣大選的態度也非常謹慎,這次國共雙方的表現,都算中規中矩。文章說,這在正面說法是理性也相當務實,負面來講就是沒有開創性思維。

而針對九二共識《中國時報》社論說通過這次國共論壇與朱習會面,雙方再次肯定、鞏固了九二共識,而且表明意願要將其傳承下去,不讓任何人或政黨有模糊以對的空間。

九二共識

《自由時報》的社論說朱習會的對話過程所呈顯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這提供了台灣2,300萬人對於許多未解事項很清楚的答案。

社論說朱習會之所以非常具有意義,是朱立倫以行動證明中華民國並不為中國所接受,因此朱立倫在中國大陸的土地上連表述中華民國的勇氣也沒有。

社論說是如果雙方對「一中的內涵意義有所不同」真有共識,那就是你講你的,我講我的,萬無中華民國的政黨主席不能自行表述中華民國的道理。

社論並表示朱立倫嘗試將九二共識由兩岸事務擴大為國際適用的通關密語,即使台灣日後「獲准」得以參與亞投行,在這種名分下,國際空間與主權脫鉤形同港澳化。

《自由時報》的社論說現在九二共識的模糊空間被習近平給說破了,表示國家就如同衣裳本該規規矩矩穿好,如果脫了衣裳是沒辦法以一塊布遮著,就能不被人笑話赤身露體的。而當國際現實都要台灣接受遮羞布時,剩下的就是以國民意志加以否決,投票是有效表述的方法之一。

警告民進黨

雖然朱習會是國共兩黨主席與總書記間的對話,但《聯合報》的社論說以朱習會為主體的國共交流大致確立了2016年國、共、民三黨的互動架構。

社論並點名參選2016年總統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她提出警告說「倘若重返執政,切勿再陷扁政府兩岸政策失敗、由國共化連胡會引導兩岸願景的惡夢」。

《聯合報》並引述朱立倫問:為什麼會缺了民共關係?該社論說「民進黨如果堅持沒有民共關係也是一種關係的鴕鳥政策,即使重返執政,其兩岸領域仍將受國共化的制約,亦即恐將陷於本報屢次警告的贏了選舉、輸了路線的困境」。

(責編: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