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选:台湾出生律师披上反对党战衣
- 蔣銳
- BBC中文網新加坡特約記者

圖像來源,BBC World Service
新加坡工人黨阿裕尼集選區競選海報(BBC中文網照片)。
在一天的冷靜日過後,新加坡選民周六(7日)一早頂著炎熱的五月天到自己所屬選區的投票站投下決定未來五年命運的一票。
在上個月27日的提名日後,新加坡各政黨隨即展開9天緊湊的競選活動。
要在新加坡當反對黨並非易事,不過儘管困難重重,今年反對黨卻來勢洶洶,5個反對黨一共派出了82名候選人角逐87個國會議席,這也是人民行動黨自1959年執政以來所面對的激烈選戰。
這次反對黨不但陣容強大,而且候選人素質比往屆提升不少。其中一個受到矚目的是台灣出生的工人黨候選人陳碩茂。
現年50歲的陳碩茂在11歲的時候移民到新加坡,25年前成為公民。據報道,他在高中考試的時候以優異成績成為全國狀元,不過卻沒被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錄取。
後來,他負笈歐美,先後獲得哈佛和牛津大學學歷,以及史丹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目前,他是美國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據悉,他在2007年加入工人黨,去年選擇從中國返回生長地新加坡,今年代表工人黨參選。
參與新加坡的民主建設
陳碩茂曾對媒體表示自己之所以選擇代表反對黨這條崎嶇的路,是希望參與新加坡的民主建設。
自新加坡獨立以來,人民行動黨長期一黨獨大,而政府過去也不斷否定多黨制政治的作用,認為這會影響辦事效率。但陳碩茂完全不認同這種說法,而是認為一黨獨大會造成制度出現不穩定性。他說,有了強大的反對黨,如果有一天現有的執政黨或機制無法理想運作,有能力的反對黨可以替代。
在過去幾屆選舉中,擁有龐大資源的人民行動黨都會以社區翻新計劃來吸引選民,表示只有行動黨獲勝的選區能夠受惠。民眾對於行動黨的恐嚇已經感到不悅,紛紛表示希望打破行動黨壟斷的局面,讓國會出現更多元化的聲音。
對陳碩茂來說,在民生課題方面,只有當多黨的民主機制有效運作後,政府才會推出更好的政策,改善人民的生活,而這也是他希望與工人黨團隊攜手一同建設「第一世界國會」(工人黨競選口號)的主要原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除了對行動黨的威嚇感到不滿,近來也有越來越多人要求廢除集選區制度。
新加坡雖是一個民主國家,但選舉制度的公平性卻遭到反對黨以及選民的質疑。反對黨就常指選舉制度偏袒執政黨,對其他政黨不公平,而其中備受爭議的就是集選區制度。
1984年大選中,兩名反對黨候選人當選進入國會後,政府以需要照顧到新加坡特殊的多元種族結構為由,在下一屆大選中推出由3個代表不同種族的候選人組成一個團隊的集選區制度。制度後來又經過修改,人數增加到6人。反對黨如果要挑戰一個6人集選區,就必須湊集相等人數競爭。
換句話,如果一個集選區沒有出現競爭或者一方取勝,6個候選人就會同時進入國會。上一屆大選,集選區一共有14個,而一人組成的單選區則只有9個,反對黨如果湊不到人數,就會放棄集選區的戰役,讓行動黨候選人不戰而勝。
另外,選區的劃分方式也被視為對反對黨不公平。每一屆選舉中,常會有選民發現自己原本所屬的選區被劃分到另一個選區。反對黨工人黨就指出,選區劃分制度不透明,而且在本屆選舉中,選舉局在沒有提供原因的情況下,把原本比較多反對黨支持者的地區劃分到其他另一個選區去。
不過這次工人黨孤注一擲,派出該黨最強的候選人包括陳碩茂,立志攻下由原任外交部長楊榮文管理的阿裕尼集選區。
楊榮文在上一屆大選中以56%的多數票險勝工人黨。這一屆工人黨再次出擊,使得楊榮文的地位岌岌可危。然而如果選民決定把票投給行動黨,工人黨的強隊則將全軍覆沒。
工人黨秘書長劉程強,也是反對黨國會議員。他在工人黨的群眾大會上大力抨擊集選區制度。他更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形容所下的這一步棋。他說,只有突破集選區,新加坡人才會有政治空間。